EVENTS
  • 「品味設計,美好相遇」sharedesign台灣品設計,五大特色主題,簡潔視覺配色,帶給你最舒適的閱讀感受。
  • 時尚風:Made in Taiwan, 從台灣原創時尚,領略潮流趨勢,體現個人穿搭品味。
  • 品生活:賞玩在地的風土人情,咀嚼生活的滋豐味富,擁抱台灣,熱愛生活。
  • 創風格:集結傳統工藝與新創設計,帶你認識台灣設計師與創意空間。
  • 優沙龍:最專業的優質沙龍,最有口碑的人氣設計師,想變換質感造型、想放鬆緊繃頭皮? 快來這裡挑選!
  • 聚焦點:各領域的頂尖人物、空間的魔法師,與你分享他們的生活哲學與態度!

擁抱生命傷痛,勇敢迎向烈日的蘆葦—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AMA Museum 

作者 / 鄭棽如攝影 / 鄭棽如十禾環境設計

從迪化街南端向北,人來人往逛著布市、城隍廟、南北貨;然後是老米店、老木桶店、農具店等老行業;再走過了民生西路、歸綏街,就快到阿嬤家了。從這一頭是看不到他們那面有名的側招的。側招在北面,每天傍晚四點到八點準時亮燈,燈牆上一片搖曳的蘆葦和董陽孜老師題字的「阿嬤」散發著金色的光,那是這片歷史街區裡堅強而溫暖的照耀。

嬤的家

1992年日本國會眾議員伊東秀子,在日本防衛廳研究所圖書館發現三張軍方「招募」臺籍慰安婦的電報,證明了臺灣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確有受害者的事實;同年二月「婦女救援基金會」設立申訴專線,迅速地投入了前臺籍慰安婦女的調查和協助工作,到1997年陸續確認了58位倖存者。這還只是勇敢站出來、知道名字的阿嬤們,實際上可能超過兩千人之多。

25年來,婦援會一方面與其他國家的慰安婦關懷團體串聯,帶著阿嬤們進行對日要求道歉、賠償的人權運動;另一方面傾聽她們的委屈、陪伴她們面對生命的創傷,鼓勵她們欣賞自己、一起完成許多人生未竟之夢。

但是,隨著時間過去,等待正義與公道超過70年的阿嬤們已逐漸凋零,該如何記憶歷史,進一步化為教育的一環,並且讓傷痕變成力量,就成為婦援會在這個議題接下來重要的想法與目標。

2004年,第一座慰安婦紀念館「分享之家」在韓國京畿道廣州市成立了,受到鼓舞的婦援會於是也有了成立博物館的想法。終於,經過多年的努力、克服無數次預定地接連更替的困境之後,「阿嬤家」落腳迪化街北街,由婦援會團隊與
吳聲明設計師帶領的「十禾環境設計」負責規劃,讓阿嬤的故事有了保存、展示並與當代交流的地方。

由於許多阿嬤最終沒有辦法回來臺灣、在他鄉逝去,而即便千辛萬苦回到臺灣,也無法被當時的社會風氣或家人所接受,所以在為博物館取名的時候,婦援會希望這裡除了是女性人權的社會教育基地,也是阿嬤們的港灣。

「『阿嬤家』這個名稱有兩層意涵,一是希望這裡是阿嬤們永遠的家,再是希望這裡就如同我們每個人記憶中阿嬤的家一樣,讓每個人喜歡這裡、願意回來這裡。」館長康淑華小姐揚起溫暖的笑容這麼說。

康館長的身型纖瘦、談吐溫婉,穿著淡色的褲裝留著簡潔的短髮,採訪過程的空檔還和氣地與來館參觀的觀眾說話。她曾是婦援會的執行長,接觸慰安婦女權議題已經十年,我想像她陪伴著阿嬤跨海進行對日求償運動時,站在人群中振臂疾呼的模樣。是什麼樣的信念讓婦援會夥伴和頭髮花白的阿嬤們為追求正義鍥而不捨?這何嘗不是一種「女力」的展現。

藝術之眼

阿嬤家展示了婦援會長年以來累積的資料與文物、阿嬤們的生命故事和人權運動與戰爭性暴力的討論,以及人權議題相關的特展;館內更有幾件藝術家的作品,透過他們的作品來認識慰安婦議題,有不同的感受。

如紙雕藝術家林文貞創作的「阿嬤家的生命樹」刻畫了阿嬤們的愛與笑;除原作以外,再鏤刻成金屬板,掛置後院的戚楓樹下,是阿嬤家足具代表性的藝術裝置。

韓裔美籍藝術家李昌珍,則是走訪了七個國家採訪慰安婦倖存者,錄製影音,作品「慰安婦招募(COMFORT WOMAN WANTED)」記錄了三位倖存者與一位日本兵的口述歷史,剪輯10分鐘於展場播放,閣樓放映室定時播出完整版。

香港藝術家文晶瑩的「一人一心」作品,是由現場觀眾在日本國旗與紅色愛心的卡片上寫下感想而成的集體創作,如今已經累積到覆蓋一整面牆了,十分壯觀。

蘆葦之歌

除此之外,二樓的「蘆葦之歌」紀念空間也很令人動容。2015年由吳秀菁執導、婦援會出資拍攝的紀錄片《蘆葦之歌》,以身心工作坊為主軸,記錄了六位前臺籍慰安婦阿嬤療癒創傷的過程。蘆葦之歌的名字取自《聖經‧以賽亞書》「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祂憑真實將公理傳開」。

柔軟堅韌的蘆葦形象在阿嬤家四處可見。紀念空間是一條狹長的走廊,上方懸掛兩千根透明管和59根照出阿嬤名字的金屬燈管,象徵著那些不知名的、和勇敢站出來的阿嬤們;若將手掌攤開在燈管下,掌心就會捧著阿嬤的名字。過了這裡,接著是「女力空間」,可以看到阿嬤們在身心工作坊的創作成果,了解她們如何一步步和創傷和好、復原。「女力學堂講座」有諸多課程、「公民書房」收藏400本人權議題藏書,鼓勵大家都來接觸。

與當代生命連結、共鳴希望之光

阿嬤家的入口是由路易莎咖啡支持的AMA Café,原料部分來自路易莎,部分取自在地,如各種乾果;茗品則是林華泰茶行的茶。

採訪這天,店長推薦了香氣宜人的「金萱茶」,入口芬芳、味甘柔和;單品咖啡「水洗耶加雪菲」屬中焙豆、帶有水果香,一壺熱飲醇厚、一支試管冰飲清冽,雙重享受。此外,除了路易莎咖啡提供深受顧客歡迎、CP值高的甜點,如:布朗尼、青檸塔外,也不能錯過女性創業家「馬卡瑞比」在此販售的「火燒番薯蛋糕」。蛋糕體是新鮮番薯泥,表面撒上黑糖以噴槍烤香至焦糖化,番薯味道濃郁、甜而不膩,少油少糖食材講究的製作方式十分受到歡迎。

一旁的牆面是整片裝置著孔洞的紅銅板牆,孔洞底下透著光,象徵溫暖從內心的創口散發,圖樣是喜愛畫圖的宛女阿嬤在身心工作坊的創作變化而成。

紅銅板同時也是「女創力」展櫃,門板打開可以看到其他女性創業者在這裡寄賣的商品;下方的扶手延續整個展場,就像扶持著阿嬤的手前進,嬤家的核心精神是「記憶歷史、超越創傷、激發前行力量」,希望傷痕不是只有淚水,更為生命添加勇氣,成為走出下一步的動力。

【與台灣品設計成為LINE好友,隨時掌握新資訊▶︎立即加入
簡介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AMA Museum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56號
電話:(02) 2553-7133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7:00 (週一休館)
website:https://www.twrf.org.tw/amamuseum/index.php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ah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