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S
  • 「品味設計,美好相遇」sharedesign台灣品設計,五大特色主題,簡潔視覺配色,帶給你最舒適的閱讀感受。
  • 時尚風:Made in Taiwan, 從台灣原創時尚,領略潮流趨勢,體現個人穿搭品味。
  • 品生活:賞玩在地的風土人情,咀嚼生活的滋豐味富,擁抱台灣,熱愛生活。
  • 創風格:集結傳統工藝與新創設計,帶你認識台灣設計師與創意空間。
  • 優沙龍:最專業的優質沙龍,最有口碑的人氣設計師,想變換質感造型、想放鬆緊繃頭皮? 快來這裡挑選!
  • 聚焦點:各領域的頂尖人物、空間的魔法師,與你分享他們的生活哲學與態度!

重現百年失傳工藝之美,草山藍坊陳玲香的藍染藝術

作者 / 鄭棽如攝影 / 鄭棽如
百年前,人們從藍草萃取染料為布匹染上色彩、製作衣衫,麻、棉的布料上均勻而穩重的藍,猶如甫入夜的夜空,深邃飽和透著一點青,那是百姓的顏色。

「藍染」曾經是常民的生活工藝,卻在19世紀末被便利快速的化學染料取代,染坊沒落,天然的藍染工藝於是漸漸地從臺灣的常民生活中消失終至失傳,直到在陽明山國家公園任研究員的植物學家李瑞宗重新發現藍草,於是這個失傳了百年的染布技術才又回到我們的眼前,並在陳玲香的手上,從「日常生活運用」邁進了「藝術創作」的領域。

草山上的藍草-大菁

時間回到民國八十幾年,陳玲香的夫婿、植物學家李瑞宗先生於陽明山國家公園服務,在調查陽明山植物的工作期間,注意到「大菁」的分佈現象有點奇特:性喜潮濕的大菁只長在某些溪畔,而不是每個相同條件的地方都有它的蹤跡。這對植物生長的形態來說不是尋常現象。李瑞宗知道大菁應是作為染料用的藍草,經由文獻查閱與後來發現的菁礐(萃取染料的石槽)遺跡,判斷此處的大菁不但是人們有心栽種,且曾在陽明山一帶有過非常蓬勃的染布產業活動。但是該怎麼做呢?

陳玲香女士在此時加入了夫婿的研究。她的繪畫師承臺灣早期重要藝術家郭雪湖,長年以油畫與陶藝進行創作,有著深厚的藝術涵養基礎。他們共同研究古籍對藍染的記載、走訪臺灣南北耆老做田野調查、到日本訪問藍染藝術家與參觀工作室;日本、印度、非洲等四處尋找適合天然藍染的布。從1996年採回第一批大菁葉片,1997年成立草山藍坊,這些辛苦研究讓臺灣失傳百年的天然藍染技藝重現發出了曙光;1999年草山藍坊終於完成第一個常設染缸,並且遵循古法染出了第一塊讓陳玲香滿意的藍布。

真正純天然的臺灣藍染

從大菁到染料,是一個需要謹慎操作的過程,在現代習於化工染的我們可能難以想像。首先將大菁葉片浸泡於水缸,數日後藍色素釋出、水面呈現油亮光澤,撈去葉片,按比例加入熟石灰攪拌,開始進行「打藍」。充分混合以後將藍液靜置一天,此時吸附了藍色素的石灰漸漸沈澱,將上層的水排除,剩下的就是等待還原的「藍泥」(藍靛)。從藍泥還原到染料稱為「建藍」,建藍法有兩種,天然建藍法以木灰作為強鹼原料,再加入糖、酒發酵還原;化學建藍法以幾種化學原料合成還原。

不止日常用品,藍染是藝術

還原後的藍液較透明、色澤偏近綠色,染布完成以後要酸洗去除強鹼,再大量清水清洗,經過氧化才會呈現我們熟悉的藍色。陳玲香用「絞」這個技法讓藍染特點得以充分展現,透過扭、折、縫、綁等方式,讓看似單一的藍色彩有了不同的深淺與表情,藍染的世界探索不盡。2010年的系列作品「water know」突破一般對於藍染僅用來製作衣物的刻板印象,而以藍本身的特性與色調變化來表現藍染的藝術可能,讓臺灣藍染從日用製造一躍而進純藝術創作的範疇。

天然藍染在色彩層次的表現上繽紛豐富,生活中使用也幾乎無毒,清洗時製造的廢水污染大大小於化學染料;這些與化學染的不同之處與它所可以呈現的藝術境界,即是陳玲香一直希望讓大眾都能認識的臺灣藍染技藝。
簡介
草山藍坊 陳玲香
website:http://www.taiwan-indigo.com/